第七百九十八章 血海深仇-《大魔头》


    第(2/3)页

    有趣的是,最初在该领域投资的不是德军,而是中**方,而且是中国海军。

    在一九三二年,也就是中日朝鲜战争结束之后,冯承乾就以军方资助的方式。委派一批才干出众的科学家出国深造。其中包括后来成为中国原子弹之父的邓亚学教授,而他去的地方正是柏林大学。

    五年之后,邓亚学等人陆续学成回国。

    在柏林大学的这五年间,邓亚学的导师是哈恩教授,而且他有近三年的时间是在协助迈特纳进行核物理实验工作。

    回国之后,邓亚学成为了中国在核物理学方面的领军人物。

    只是。科研工作进行得并不顺利,毕竟当时没有多少人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办。也没人知道哪种物资最适合用来进行核裂变。

    当然,战争的爆发。为研制核武器提供了最强大的动力。

    虽然在大战爆发前,德意志第二帝国、中国、英国与美国都有研制核武器的项目,连日本、法国与红俄也有类似的秘密军事科研项目,但是各国的科研进展都不顺利,且没有一名军人相信能够制造出科学家所说的那种威力巨大的炸弹。有趣的是,当时的科学家也不认为核物理学是为了制造武器。

    直到大战爆发的前一年,迈特纳才在科研上取得了重大发现。

    这就是,通过数千次的实验,迈特纳终于肯定了,自然界中的铀原素,而且是原子量为二百三十五的同位素最适合进行持续核裂变,也是链式核反应,而其他的自然物质都不适合进行链式核裂变。

    这个发现,可以说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进步。

    有趣的是,德意志第二帝国并没有对此产生重视,甚至允许迈特纳在公开发表的科学期刊上发表了相关论文。

    说白了,这就是让全世界的科学家都知道下一步该做什么了。

    只是,提炼铀原素是一件很麻烦的工作,而要把只占总量百分之零点四的同位素提取出来就是更加麻烦的事情了。

    这些困难,使得研制核武器的工作在大战期间依然进行得相当缓慢。

    直到一九四三年,德意志第二帝国才建造了第一座实验性核反应堆。

    有趣的是,这不是世界上的第一座核反应堆。在一九四二年底,美国就在新墨西哥州的沙漠里建成了第一座实验性核反应堆,而中国的物理学家则在一九四三年初,在甘肃的戈壁荒漠里建成了第一座反应堆。

    在此之后,核物理学的实验探索工作全面加速。

    大概在一九四五年底,中美科学家几乎同时获得了一个重大发现,即铀原素在核裂变的时候,部分铀二三八会在吸收一个中子之后转变为一种在自然界中并不存在的原素,而这种原素是更理想的核裂变原料。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