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1章 猫腻-《红楼名侦探》


    第(2/3)页

    难道还要找去王府,当面责问忠信王不成?

    “既如此,那就更不用急了。”

    孙绍宗也只能摊手道:“但愿那贼人只是力求稳妥,而不是真的发现了什么。”

    胡泰自觉有负所托,方才又被孙绍宗主动揭破,心中尴尬自是在所难免,故而又交代了几句,就推说王府公务繁忙,匆匆告辞而去。

    他走之后,孙绍宗却并没有急着离开,而是又重新拿起了那份奏疏,逐行逐句的反复阅读着。

    这自然不是因为,奏疏上写了什么惊世骇俗的大道理,让人忍不住反复咀嚼。

    事实上对孙绍宗而言,那上面的文字即便再怎么华丽,读起来也是臭不可闻——因为这正是御史孙赟,弹劾他尸位素餐的奏疏。

    若非按照规矩,孙绍宗需要上书自辩的话,鬼才乐意瞧这破玩意儿呢。

    好半天,孙绍宗才将注意力,从哪浮华的辞藻里拔出来,将弹劾奏疏随手一抛,低头闷了几口茶水。

    这孙赟不愧是做过秋闱副主考的,所言虽大多空洞无物,却在关键处用了模棱两可的字眼,让人难以反驳不说,还生生引申出许多未尽之意。

    也亏得孙绍宗是个京官,平时的所作所为,皇帝都能风闻个七七八八。

    若换成外任的地方官,看完这封奏疏之后,多少都会存了先入为主的心思。

    看来这自辩的折子,必须得好生琢磨琢磨才成——实在不行,也只能再找侄女婿于谦做枪手了。

    说起于谦,那‘普法下乡’的奏书,眼下应该也快润色的差不多了吧?

    到时候干脆同自辩的折子一并呈上去,看谁还敢扯什么尸位素餐的。

    敲定了主意,孙绍宗便把那弹劾奏疏的副本,重新纳入囊中,然后顺势又取出了另一份抄件。

    这是朝鲜使团进献的国书抄本,上面还杂了些孙绍宗私下托人调查来的讯息。

    原本孙绍宗将其带在身边,也是想同胡泰分享一下,点明这事儿事关重大,也免得王府上下过于急躁。

    可胡长史来去匆匆的,那忠信王又早就先斩后奏了,孙绍宗也就干脆略过这事儿没提。

    却说把那抄本铺在桌上,孙绍宗直接翻到了最后,手指逐行的剐蹭着,口中喃喃自语的嘟囔着:“副使、副使……未曾请郎中……把守森严……”
    第(2/3)页